馬國鵬學長出生於宜蘭縣南方澳蘇澳鎮,來自一個傳統的鄉村家庭,母親是一位典型的宜蘭鄉村女子,父親來自湖南湘潭,因媒妁之言相識。學長敘述:「當時父親帶母親去台北會見過去帶他到台灣來的成軍長,詢問成軍長是要待在軍中還是轉任公務人員好?成軍長說擔任公務員早點結婚生子或許比較好。因此成軍長夫人幫忙存款為結婚做準備,並幫忙把孩子的名字也都取好了,所以我和家妹的名字是成軍長取的,如果生男的叫馬國鵬,女的就叫馬國鳳(地震學專家)。」
從小,就從身邊的各種人事物獲得啟發
小學老師與同學
從小就在宜蘭念書到高中,提到成長過程,學長侃侃而談:「蘇澳國小至今都還有同學會,不定時聚會,回到宜蘭羅東看望已經退休的彭文堅老師。彭老師是青年軍,特別喜歡文學攝影,當時天還未亮,彭老師會騎腳踏車帶學生去南方澳漁港看日出,把學生當作模特兒拍照,也會在自己的暗房裡沖洗照片,還曾非常高興地分享他曾拿過台灣省比賽銀牌獎當時的照片,跟我們說明他是如何獲得評審青睞的原因。
對於學生,彭老師總是毫無保留地分享他的經驗,也會教大家唱歌、跳舞,正是因為他的親切,畢業五十年後,班上同學主動發起探望老師的活動。雖然彭老師已經高齡九十歲了,但不僅親自出席餐會還帶我們參觀他的租屋處,從電腦檔案中找出當年的照片並逐一說明,讓大家腦海中都浮現了當年的一景一物。感動的是,彭老師當年說過『宜蘭是一個封閉的地方,同學之間要互相幫助合作努力讀書,長大後要能夠衣錦榮歸』,正是因為這席話,到現在我們老同學之間的情感依舊緊密。」
在這場畢業後五十年的聚會中,國鵬學長的一位同學將學長當時寫的作文「我的興趣」及當年他崇拜學長的學習過程描述了一番,這件事情影響了學長一輩子,啟發他往後每每寫文章時,都會想如何寫出與眾不同、令人動容的內容,但起初卻連連碰壁,達不到自己的要求。學長說:「一直到後來我懂了,只有親身經歷了、自己感動了才能寫出感動別人的文章,就是要『touching』,所以人生就是要多去追求、多經歷、多體驗,走出自己的人生,自然就會與眾不同。天生我材必有用,失敗乃是家常便飯,只有經歷過,並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反敗為勝也才會是一個touching人心的故事!」。
父親的毛筆字
父母親的身教是孩子成長的關鍵,馬國鵬學長也不例外。「當年家父參軍,第一次離開家鄉到長沙城裡就到軍部報到,軍長的毛秘書看了爺爺的介紹信後說:『現在桌上有毛筆墨水及紙,我去上個洗手間你先寫幾個字來看看』。家父提起筆來就寫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還沒寫完毛秘書走過來看了家父的字,說:『好!就以少尉文書官任命在單位,負責保管印信及文書工作。』所以我從小就開始練寫毛筆字,手裡要放一顆雞蛋,手肘上面還會放書,想起來就很苦吧!但確實有很多人誇讚我寫的字漂亮,不過我還是一直覺得寫不好。」學長說後來上了國中,暑假作業常常需要練毛筆字,而當時能透過幫人代寫毛筆字賺得不少錢,他就去工讀幫忙抄抄寫寫,也算有了一個賺錢的技能。這件事對於學長的人生也有滿大的影響,因為大家相信「見字識人」。
母親的教誨
學長國中時,家裡成衣廠的生意好得忙不過來,有次母親要他去羅東車站接待貴賓。原因是母親對學長說:「看你有在讀英文又花了錢去補習,就是要你幫忙,不然花錢讀書幹什麼?」。在火車即將離站時學長見到了一位高大的黑人,於是他急忙將準備多時的welcome(還要邊握手)和follow me講出來,帶貴賓出站去找母親。之後學長看到母親與貴賓有說有笑,外面賣檳榔的阿姨也頻頻向母親稱讚她的兒子好棒,於是學長就立志一定要把英文讀好,只要有機會就要與外國人「聊一下、用一用」。高中時,父親訂了經濟學人雜誌給學長看,他盡可能地去讀原文書再搭配中文版讀來學英文。到了輔大,神父們用英文授課,學長依然持續這個讀書習慣,以原文書搭配中文版學習。直到去清華大學讀研究所時,才發現多數同學都是讀英譯本,讀書只是為了考試。後來學長進入半導體產業,每天寫的報告更都是以英文為主,他意識到:「不會英文,再強也只是助手,只有能直接面對面與客戶、供應商溝通才有機會成為計劃主持人,成為老闆。」慶幸自己當時有好好認真學英文。
學長的高中在宜蘭,母親當時在羅東開餐廳,每逢假日學長就會去餐廳看看有什麼可以幫忙的、看看廚師們都會研究什麼新的菜色等。有一天因為開放進口大管的美國芹菜,廚師炒了一盤芹菜炒魷魚來試吃,學長覺得十分美味便一口接著一口,正當吃得起勁時,母親走過來請學長幫忙,表示餐廳有在羅東戲院打廣告,請他去看看是否有播放。學長立馬放下筷子騎腳踏車前往,到了戲院,工作人員帶他坐第一排正中間的位子,坐下來沒多久就看到幻燈片啪啪啪地快速播放,一看到餐廳的廣告有確實播放後,學長就歸心似箭地想要趕快回去吃那盤「芹菜炒魷魚」。但一到家卻不見那盤菜,只換來母親無情地說:「生這種憨囝仔,讀書都讀到胸膛背後去了。免費去戲院也不把電影看完就跑回來,那盤芹菜炒魷魚怎麼可能會留到你回來呢!」學長從此學到凡事都要評估風險,才能夠達到最大的綜效,避免兩頭空。
後來學長母親的衣工廠因為歐美反傾銷,打擊貼牌洗產地,景氣一落千丈,經營的非常辛苦。她曾想過要轉戰去泰國嗎?但是有小孩還在讀書離不開。那轉行呢?可從小只拿剪刀剪布,不會別的專業,當時學長的母親真的什麼都沒有了。「但家母說還好她兒女都會讀書,沒有做成衣事業,以後只能靠他們了。囑咐我們一定要好好讀書、做對的產業,選擇能夠走得長長久久的。不要怕競爭、不要怕辛苦,更不要害怕失敗。只要做得有代價,經驗是會回到自己身上,這是別人搶不了的資產。」因此國鵬學長從母親身上學到,不論何時都要不斷地學習、思考與嘗試,這些辛苦終將成為甜美的果實回饋到自己身上。
馬國鵬與輔仁大學物理系
人生,從輔大物理開始
物理系在創立之初即擬定以光學為發展主軸,在天主教聖言會的資助之下購入大批光學儀器設備,惜主事之歐斯德神父以水土不服離去,一度中斷。成立研究所之後,在郝思漢神父(理學院第二任院長)與林豐仁教授等人的推動之下,再度確立光電科技的重點方向,因此「光,是輔大物理系最具代表性的字」,而這也是馬國鵬學長每次向人介紹母系時都會說到的一句話,彷彿是他的Slogan。
輔仁大學為直屬羅馬教廷(梵蒂岡)教育部的天主教大學,有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神父、修女奉獻來台教書。馬國鵬學長驕傲地說明他選擇讀輔大的原因:「台灣身處全球地緣政治的中心,語言文化多元、包容性高、舞台大。到輔仁大學正是滋養具有世界觀能力的最佳選擇。古人有云:『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輔仁大學物理系是我讀書成長的地方,我的人生就是從這裡開始的!」
讀書在輔大讀,而做善事(積陰德),國鵬學長也是從輔大學習而來的。助人為快樂之本,自助而後人助,互助合作、求助也成為了學長的生活習慣,這是從加入薛保綸神父創設的醒新社愛盲服務隊開始的。他相信當人們樂於助人時,自然就會樂觀正面看待他人、風生水起好運來,而命運也會跟著改變。
除了專業科目,當年孫瑪莉老師的「考試」也讓國鵬學長印象深刻。期中考全班只有一人及格,大多數人只有3、40分、10幾人0分,發考卷時氣氛低迷,甚至有同學因為從沒考過這麼低的分數而泣不成聲。發到最後一張考卷時,孫老師詢問還有誰沒拿到考卷,這時學長已經呆住了,發現他沒有考卷,孫老師向班上說這人考了99分,有請他上台寫答案到黑板上給大家看。學長上台後腦筋一片空白,只記得當初考試時,看了所有題目就只有五題,一時之間還無法下手,而這時已經有些人開始轉筆交卷。答題時學長一直回想老師曾教過的、課本上所寫的,並把課本上的每一個公式從頭到尾都套上去試試,居然過了好一段時間後才看明白老師所要考的到底是什麼。看懂的那一刻學長奮筆疾書到下課鐘響時都還沒寫完,連當時的華魯根助教(理工學院第六任院長)和擁擠在旁邊的同學們都過去看他作答,學長說再給他五分鐘就能寫完,當下為趕速度所以將字寫得較潦草,而孫老師說這就是為何馬國鵬學長只考99分的原因。這場考試讓學長深刻體悟到,原來系上老師的教學及考試是多麼的用心且認真,都是費了很多心思設計的;也學習到做任何事都要十分用心、認真看待,即便是像字跡潦草這種小地方,也會成為被扣分的原因。
兄弟倆都讀輔大,明確瞭解自己想走的路
以前學長家裡的成衣工廠月底需要算帳,都是找夜校生到成衣工廠來算帳款,某天請的夜校工讀生(羅東高商的會計小姐)請病假,學長母親請他幫忙,但學長要準備考試,向母親表示弟弟馬國柱上國中了可以幫忙,從此之後月底都會讓弟弟去幫忙算款,鋪起了他未來當會計師的道路。國鵬學長表示,弟弟數學很好,考大學時老師們都說他該讀理工,但他卻想讀會計,所以身為兄長的國鵬學長對弟弟說:「你喜歡會計,你就應該去讀會計系,以後當會計師。」當時學長已在輔大就讀,弟弟也跟著選擇輔大,後來成功考上會計師,並曾任四大會計事務所之一–安侯建業會計師事務所的所長。學長笑著說:「人家常問他為何能夠把會計讀得那麼好?我想是因為他很明確知道自己的興趣是什麼、知道讀會計能做什麼,不是只有讀書應付考試,所以能夠學以致用,充份展現所長。」
來自輔大的浪漫
國鵬學長的太太陳怡曦是同班同學,弟弟馬國柱的太太也是他當時會計系的同學,兄弟倆與太太都是班對,在大學就已順利找到人生伴侶,好不爛漫。但國鵬學長也苦笑著說:「他去清華大學讀電機所時,研究所的同學在校園漫步都是為了談戀愛,而他漫步是為了要帶小孩。」
對恩師們永遠的感謝
馬國鵬學長說,在學校時做光學實驗、洗照片,直到進半導體工廠,才知道原來這也就只是一段巨型的擴散、鍍膜、曝光、顯影、蝕刻的反覆過程。學長早期在半導體工廠黃光室紮營寫recipe時,只要遇到不清楚的地方就會回家翻教科書,仍有不解之處,就會藉口回學校演講找老師們求助,甚至回學校開課教書找人一起來創業打拼。學長謙虛道:「之所以能夠出類拔萃從材料、化工、電機等全球名校濟濟的同儕中脫穎而出,可能就只是因為我有與他們不同的出身背景,以及深厚的系校友們的支持。」
學長也倍感驕傲地表示:「台灣位居世界第四次工業(AI)革命的中心,而物理是科學的根本,因此輔大物理系的全體師生與校友們,都應抱持著何其有幸被物理系的歷屆師長們教導的心,感恩他們的諄諄教誨。」他特別感謝系上的郝思漢神父、吳坤東老師、陳振益老師、林豐仁老師、凌國基老師、呂秀鏞老師與孫瑪莉老師,也謹記郝思漢神父當年一直再三強調的話:「光,是輔大物理系的代表字,也是當初德國聖言會帶來的種子:初心。」。
學業與家計的負擔
國鵬學長持續升學,進入清華大學研讀電機系碩士,此時已育有一子。有別於在輔大,到清大時白天要上課、做實驗,晚上還要買菜、煮飯、帶小孩,甚至還要兼家教、到光復中學兼課,一切辛苦只為養家餬口,日子充滿壓力,但這也讓學長培養抗壓性,迅速成長。1985年,當學長正準備升博士班之時,一家剛成立的D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半導體公司–國善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到清大訪才,與學長亦師亦友的李家同教授肯定他的能力,推薦他進入國善,希望能為台灣的科技產業貢獻。這個機會讓國鵬學長陷入抉擇,究竟研究理想與家計生活應該要選哪一個?經過深思熟慮後,學長選擇進入職場,為台灣科技業付出一己之力。
機會,絕對是留給準備好的人
國善電子後來因資金與技術的原因關閉,而學長看著總經理施振榮先生(宏碁創辦人)對打造台灣品牌的如此努力,受到很深的啟發,於是決定自己要在半導體產業上持續發展。之後學長被前國善的廠長羅唯仁先生(現台積電企業策略發展資深副總經理)推薦進入一家美國電路設計公司ICS,工作主要是在台灣跑貨、駐廠。學長憶起當時的辛苦,表示多數電機系同學都成為電路設計師,就只有他選擇進工廠當黑手,而且那年代沒有手機,無法即時聯絡,二十四小時都要待在機台邊設定參數,每個禮拜都要寫報告給客戶與總公司。雖然勞累,但學長就是在此時拓展了更多國際視野,並累積了大量的人脈。
某天國鵬學長拜訪前國善副總莊人川博士時,巧遇了啟蒙他的施振榮先生。此時施先生是宏碁董事長,一眼就認得馬國鵬學長是誰,原因是國鵬學長過去聽他演講時,碰巧看見學長的筆記十分認真,大為讚賞,所以留下了深刻印象。這天施董事長對學長講了一句話,讓他的工作經歷翻到了下一頁篇章:「國善電子的失敗是沉痛的但DRAM還是要繼續做,之後的新事業你一定要來。」沒多久,宏碁成立以製造DRAM為主的德碁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國鵬學長也成為了創立公司的元老之一,第一批員工還是由他面試的呢。
為必免德碁也犯了與國善一樣的錯誤,學長跟著公司一批人前往日本取經,但萬萬沒想到第一批DRAM的良率竟然是0,還被時任監察人的施振榮夫人葉紫華學姊(輔大工商管理學系畢)說是米蟲,打擊了高階主管們的心,讓不少博士與主管都離職,但學長毅力堅強沒有認輸,改從封裝測試著手。果不其然,皇天不負苦心人,德碁半導體在1994至1995年時,DRAM行情大好,營收更是讓人震驚,直接讓本業宏碁躍上世界三強。只不過1999年德碁碰到網路泡沫化,與台積電合併,光榮不再,但剛好學長在1996年就已因生涯規劃轉回宏碁本部做微積電了。
學長曾說:「有嘗試才有失敗,失敗了再站起來就好,誰又能預料下一個未來?所以要去做!做就對了!」就如同他母親曾教過他的一樣,所以學長也把這簡單但實際的道理分享給所有害怕逃離舒適圈的後輩們,鼓勵他們創新、創業,放膽去做。秉持著這個正向理念,國鵬學長的職涯陸續經歷了宇瞻科技協理、帆宣系統科技首席監察人、宇威科技董事長、恩茂科技董事長、映普科技總經理、欣興電子暨亞太優勢微系統的董事長特助等,從記憶體模組到微機電設計製造行銷,一直都有公司請求他的幫忙。
來自理工之柱的鼓勵:要成為一名T型人,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學長曾在輔大物理系五十週年系友返校日的採訪上說到:「台灣已經從DRAM走到LCD,再走到SOLAR,大家也都知道這些都處於『慘業』,隨著科技的走向,一定要成為一個T型人。T有一豎,這一豎的意思就是你必須要動手做,這些都是你的資產,當你成為總經理、董事長,還會去了解這麼細微的事情嗎?大家知道物理系的人才是最珍貴的,物理就是所以事物的道理,如果能夠學好物理,對於未來的發展都會有極大的幫助。」。
馬國鵬學長畢業後在產業界的經歷豐富,擁有將近四十年的半導體產業經驗,經歷電子產業的變化,一路上學長一步一腳印,踏實著建立基礎,成為許多公司的重要顧問與推手。他也常參與母校活動、關心後輩,更是樂於幫助系上各類事務,並凝聚母系創立「輔大物理系校友會」,與同窗劉濱分別擔任會長與秘書長,共同促成系友會通過內政部審查,成為政府立案的組織,加深系友在畢業後與母系的連結,也慷慨資助母系發展,讓學弟妹有更好的教育資源,其對母系的回饋令人深刻,是學弟妹口中親切、溫暖的學長。
他堅信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的遠,感恩道:「輔仁大學是個天主教大學,有神父修女們無私的奉獻,有來自全球各地不同的文化背景及專業知識。在這裡可以交到各種朋友,在醒新社愛盲隊所認識的朋友一直到現在都還在不定期的聚會,有什麼事情也都可以問到獲得參考;系校友會會員從師長到在學學生,跨越數個世代沒有隔閡,分享著彼此無論事業、工作、家庭、子女、個人的身心靈發展等。在輔仁大學的日子著實獲益良多。」
成為理工之柱之後,學長更是以校訓真善美聖提醒後輩:「時間花在哪裡,成就就會在哪裡。追求真,就是實事求是,講數據、論事實,掌握第一手資訊,不要廣告澎風,要勤練基本功;善,止於至善,目標管理以smart展開,持續改善;美,進得了廚房,上得了廳堂。做事容易做人難,建立個人丶公司、社會、國家的品牌形象;聖,有信仰有文化有願景有價值,應以台學為體,中西學為用,感恩回饋,善盡對學校、社會、國家、地球村ESG的永續發展責任。」
最後,馬國鵬學長想對每一位正看此邊文章的讀者說:「船停在碼頭是最安全的,但那不是造船的目的;人待在家裡是最舒服的,但那不是人生的追求。人的一生就像搭飛機,有頭等艙、有經濟艙,途中也許會吃了餐點或遭遇亂流,雖然旅客們都是同時間抵達目的地,但是每個人的過程都不同,碰到的人事時地物也都有所不同。」
捐款